为什么梁配筋在整体模型中校审明明不足,却在JGTOOL或者PKPM工具箱中计算的结论是无需加固的呢?最近问到这个问题的朋友比较多,今天就拿用户朋友提供的一个计算实例来说一说这个问题。
以下为用户发过来的案例的基本信息和JGTOOL验算的结果:
△ 梁配筋计算面积
△ 梁实配钢筋面积
△ 梁设计弯矩包络图
△ JGTOOL梁加固验算结果
通过以上网友提供的一些资料,似乎一切信息都没什么问题,原实配钢筋2F22+3F20,实配面积为1702mm²,确实要远小于计算配筋面积2900mm²,原有配筋确实是不满足的,那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?
根据笔者的猜测问题应该还是出在设计弯矩的取值上面了,前面也专题讨论过(梁受弯加固计算时,弯矩是否应该直接取内力包络图中最大值?)。因此又让网友继续提供了构件的文字信息和荷载工况组合列表。
△ 构件信息
△ 荷载组合列表
通过网友提供的构件信息我们发现,配筋控制设计弯矩取值并没有错,我们再来看看荷载组合号,是20,对应的是非地震效应组合,我们似乎发现了问题所在,应该是用户错误勾选了地震效应组合的复选框导致的,那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呢,我去掉这个勾选项再看看验算结果。
△ 修改后的JGTOOL梁加固验算结果
经过修改后,工具箱验算的结论和我们人工校审的结论果然一致了,那这到底是怎么样的原理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呢,相信很多朋友应该也是了解的,这里就再赘述下。
《混规》3.3.2条,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:
γ0S≤R
《抗规》5.4.2条,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,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:
对于本案例而言,γ0=1.0,γRE=0.75,也就是说非地震验算承载力只有地震验算承载力的3/4,假如是抗震鉴定类别为A类和B类的情况,这个差别会更大,这也就是本例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。因此建议大家在进行梁的加固设计时一定要谨记两点:
(1)正确选取弯矩设计值,不能盲目直接取用弯矩设计包络值;
(2)一定要分清设计弯矩是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还是非地震作用效应组合。
如果您觉得这个工作太繁琐,建议可以直接用JGTOOL的数据导入功能,软件会自动选择正确的设计弯矩和组合情况。
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,作者水平所限,旨在抛砖引玉,欢迎提出更多更好的办法解决此问题,欢迎留言讨论!